手脑并残出没注意

臭三八 ——弗雷迪•莫库里秘辛

李皖:




    在英人中,弗雷迪•莫库里(Freddie Mercury)的长相可谓特殊——他长了一张鲜明的印度脸。因此,关于他是印度(巴基斯坦)人的传闻满天飞,而他一再的声明,也并不是太有效。比如,连我都认为: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?瞧你那张脸,否认有用吗?


    印度一度是英国的殖民地。在英国大街上,印度人非常常见,牙买加人也常见,皆是出于同一原因。印度人、牙买加人现在是除白人以外,英国最大的两支少数民族,有相当多的长住人口。所以,印度音乐和牙买加音乐长入英国音乐,是很自然的事。英国有一部分摇滚历史,甚至就是印度音乐史和牙买加音乐史的旁支。但由于历史原因,印度人地位比较低。在一定的背景下,说莫库里是印度人,相当于否定了“皇后”(Queen)这支牛叉乐队的白人正宗血统,中伤了其高贵性,也隐含着对其主唱是二等公民的贬低口吻。


    莫库里确实不是“那一种”印度人。他是波斯后裔,父母都是血统纯正的波斯人。他的父亲是一个出纳,为不列颠殖民部工作。这导致了莫库里难以被人理解的早年履历:出生在非洲桑给巴尔;少年时代在印度度过;8岁上了印度一所英式寄宿学校,在那里待到17岁;之后,一家人因东非政局动荡,被迫离开,迁入了英格兰,莫库里考进伦敦一所艺术学校,学习绘画与设计。


    可以想见,莫库里的少年时代十分孤独,少有家庭生活的氛围,很小年纪就一个人在外。就读寄宿学校时期,父母几乎从不去探望,包括西人看重的复活节,莫库里也是一个人过。在不上学的日子里,他与祖母和姑姑住在一起。


    莫库里后来的家庭生活,也十足像一个寄宿学校,是一种群体式的、只包括了男性、朋友、欢聚、狂饮、放纵的生活。我不知道莫库里的同性恋取向是否与他的少年经历有关。据说,关于同性恋的起因,主流的观点是,同性恋者都是天生的。但以我对一些同性恋者的观察,此天生可能并非指生下来即注定,而实在与他们童年的经历或多或少有关系。


    因为父母的波斯人背景,莫库里信奉拜火教(袄教),这是查拉斯图特拉创立的、在伊朗及中东地区广为奉行的宗教,曾为波斯帝国立为国教。但莫库里不是虔诚的拜火教徒,他的这种皈宗是家庭所赐予的。他的家庭非常传统,最后,莫库里的葬礼是按着拜火教的仪式完成,火化和升天。


    拜火教徒莫库里,一生保持对宗教的淡然,或说,他和上帝之间彼此相安无事,互不侵扰。由这一事实,有助于让我们重新认识“皇后”乐队的歌曲。因为“皇后”乐队的英国背景,人们通常易于以基督教背景对他们的一些歌曲进行阐释和想象。比如,《波希米亚狂想曲》的音乐和视频,分量尤其吃重的开头和副歌部分,给人以强烈的基督教堂的联想;其歌剧唱腔与合唱队(唱诗班)相互激荡的样式,也像是与此有关。但是你细听,这其中的祈祷,可没基督什么事。走投无路的迷途羔羊,当他向苍天呼喊时,他喊的是真主、妈妈、妈妈咪呀,这是信仰和教派相当含混的呼求声!


    莫库里的嗓音,华丽、高远而辽阔,是英国乃至世界摇滚乐的一个极致范例。但是在面对迈克尔•杰克逊、蒙特塞拉特•卡巴耶(Montserrat Caballé)时,莫库里屏住了呼吸,变得羞怯而小心翼翼。类似的,他对乔治•迈克尔、艾瑞莎•富兰克林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敬意和好感。这种极致对极致的敬服,有趣地发生在超级明星之间的偶像崇拜,特别能帮助我们识别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这些极致嗓音、非凡歌艺;它也从侧面反映出,“皇后”这一类艺人的艺术特质究竟为何——那是一种极限式的、建立在非凡能力之上的、具有超人特性的歌唱艺术。


    过去,我一直都认为,莫库里的歌艺,是一种离歌剧非常近的艺术。《歌剧院的一夜》,“歌剧摇滚”,歌曲《巴塞罗那》,莫库里与歌剧女高音卡巴耶的合作唱片,无不为此作出佐证。但恰恰是与歌剧女高音的这次合作,也包括莫库里对帕瓦罗蒂辉煌男高音的不可思议和惊慕,让我醒悟过来,莫库里的歌唱到底与歌剧有什么关系。起码,从那种歌嗓的渊源来看,莫库里的声腔实际上离歌剧很远,那种穿透力极强的、骇人听闻的辽阔高音,与古典男高音一点关系都没有,相反,它是一种混合了男声与女声的尝试,是摇滚乐的一项创造。它起于何时?来源于何处?从欧陆古典音乐的角度观察,会把它与假声男高音的传统联系在一起。可是事实上,它与黑人唱法——黑人圣歌、福音、灵歌、布鲁斯的传统可能更切近。就莫库里这一个个例来说,印度声乐的影响,也不失为可能的来源,比如,在印度的寄宿学校,宝莱坞女歌手Lata Mangeshkar,曾经是少年莫库里最为激赏的对象。


    《谁愿永生——弗雷迪•莫库里传》,是莫库里生前私人助理所写,是一本作者亲身经历、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的“三亲”型传记,而由于作者在音乐专业上的局限,书中记叙最多的,当属莫库里的演艺和生活八卦。此类书,我称为“臭三八”——真实的,却又是琐碎的;内幕的,同时偏向于黑色和八卦。一个花天酒地、寻芳猎艳、醉生梦死的人,一个吸毒纵欲、奢华放荡、最后被艾滋病取去了性命的人,一个同时与世界各地一堆美男保持着同性恋关系的人,一个写出感人肺腑的情歌却一再劈腿、绝少忠诚、从未爱过某个异性的人,同时,又是一个艺术家,一个完美主义者,一个贡献了摇滚史上一系列辉煌演出和经典作品的人物。


    这本书有助于让我们认识那个真实的莫库里,重新认识、再度开启并真正发现真实的“皇后”作品。作为畸零人、背德者,这个莫库里是可亲的,其人格是可敬的,其生命是有尊严的。不得不说,这是只有最亲近的人,才会有的有趣的、真切的观察。他那么渴求生命,那么渴求爱,最终,却被这种热望猛烈地吞噬,并毁掉。






2012年10月21日星期天






(《谁愿永生——弗雷迪•莫库里传》,[英]彼德•弗里斯通 大卫•埃文斯 著,陈震 译,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,定价28元)






    首刊于《经济观察报》2012年11月2日(?),发表时,编辑改题目为“弗雷迪•莫库里秘辛”。



评论

热度(2)